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零碳园区到底怎么建?强烈推荐这20份ppt!附建设路径盘点

零碳园区到底怎么建?强烈推荐这20份ppt!附建设路径盘点

发布时间:2024-04-01 13:13:41

  1. 零碳城市是指什么
  2. 1所谓的"零碳社区"是指什么
  3. 零碳产业园的操作指引——基于无锡零碳城市建设的园区发展思路

一、零碳城市是指什么

问题一:零碳城市是指的什么气体排放为零 二氧化碳。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提出“零碳城市”的概念是因为富含碳元素的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已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零碳城市”是由组成城市功能的各个系统的节能化、环保化实现的,即通过“零碳交通”、“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家庭”而最终造就“零碳城市”。当然这里所说的“零碳”也只是一种描述,一种极致的目标。

问题二:1所谓的"零碳社区"是指什么 零碳社区指在通过在城市社区内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物质循环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社区零能量消耗、零需水量及零排放等多项指标,实现城市社区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成本低廉的示范建筑

贝丁顿社区在建造过程中因就近取材和大量使用回收建材而大大降低了成本。为了节约能源。建筑的95%结构用钢材是从35英里内的拆毁建筑场地回收的。其中部分来自一个废弃的火车站。许多木料和玻璃都是从附近的工地上拣的。建筑窗框选用木材而不是未增塑聚氯乙烯,仅这一项就相当于在制造过程中减少了10%以上(约8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零能耗的采暖系统

由于英国夏季温度适中,但冬季寒冷漫长。有大约半年为采暖期。针对这一特点,在贝丁顿项目中。建筑师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建筑热损失及充分利用太阳热能,以实现不用传统采暖系统的目标。如各建筑物紧凑相邻,以减少建筑的总散热面积;建筑墙壁的厚度超过50厘米,中间还有一层隔热夹层防止热量流失:窗户选用内充氩气的三层玻璃窗;窗框采用木材以减少热传导等。当然,首先吸引你的一定是屋顶上一排排五颜六色的漏斗状烟囱。这些烟囱并不是一种装饰。而且是以风为动力的自然通风管道--风帽。风帽的一个通道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而另一通道则将新鲜空气输送进来。在此过程中。废气中的热量同时对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进行预热,最多能挽回70%的热通风损失。

此外,每户住宅都设计有朝阳的玻璃房。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带来的热量。而且房屋使用了可积蓄热能的材质建造,温度过高时,房屋即可自动储存热能,甚至可以保留每个家庭煮饭时所产生的热量,等到温度降低时在自动释放,以此减少暖气的使用。

社区建筑的屋顶还种植了大量的景天植物。以达到自然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冬日,景天类植物就是防止室内热量流失的绿色屏障;夏天,这些隔热降温的绿色屏障上还会开满鲜花,把整个贝丁顿装扮成美丽的大花园。

3.零排放的能源供应系统

贝丁顿社区采用热电联产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和热水。热电联产发电站不使用天然气和电力。而是使用木材废弃物发电。首先。碎木材片从储藏区自动流入干燥机,然后再从干燥机进入气体发生器。在受限空气流里加热后。通过气化过程转化为含有氢、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可燃气体。木材的预测需求量为1100吨/年。其来源包括周边地区的木材废料和邻近的速生林。小区有一片三年生的70公顷速生林,每年砍伐其中的三分之一,并补种上新的树苗,以此循环。树木成长过程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在燃烧过程中等量释放出来。因此它是一种零温室气体。

4.循环利用的节水系统

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社区建有独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生活废水被送到小区内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部分处理过的中水和收集的雨水被储存后用于冲洗马桶。其后,这些水即可进行净化处理。并在芦苇湿地中进行生物回收。而多余的中水则通过铺有砂砾层的水坑渗入地下。重新被土壤吸收。此外,设计者采用多种节水装置降低水的消耗量。比如,所有马桶均采用控制冲水量的双冲按钮,一次冲水量比普通马桶节水5-7升;采用节水喷头,每分钟水流量比普通喷头少6升:节水龙头装有水流自动检测功能。每分钟水流量比普通水龙头少1......>>

问题三:所谓零看成是就是什么等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为生态城市 二氧化碳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为生态城市。

问题四:低碳城市的城市标准 2010年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中国至今还没有任何正式或官方的低碳经济评估标准,这是迄今首个最为完善的标准。该标准具体分为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等四大类共12个相对指标。如果一个城市的低碳生产力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0%,即可被认定为“低碳”。社科院报告说,把低碳发展的理念和标准整合到“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是至关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吉林省吉林市成为适用此标准的首个案例。根据当天公开的最新研究报告《吉林市低碳发展计划》(下称《低碳计划》),吉林市碳生产力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还远未达到低碳经济的目标。吉林市将《低碳计划》视为本市的低碳发展路线图,正采取积极措施加速转型。研究由社科院、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和英国查塔姆研究所等数家中外研究机构历时两年完成。吉林市副市长朱长舒19日对本报记者说,《低碳计划》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什么是低碳经济的问题,下一步将就实现路径和评价体系做出进一步细化。朱长舒表示,吉林市“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将会参考《低碳计划》,“吉林市不做表面文章,注重低碳发展路径的可操作性,务实低调的推进低碳建设”。根据研究报告测算,吉林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到2030年,将降低至基准情景的60%。 “社科院对这个新标准拥有‘知识产权’。”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当日对本报说。新标准的建模方式是ipac-aim技术模型。此模型已经经过全国能源及排放情景分析,以及包括北京、广东和香港在内的多个地区的情景分析的验证。建模不包括农、林相关的排放及碳封存。建立评估新标准的基础工作是,社科院在三种排放情景下评估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和工业产值:bau情景、政策情景和低碳情景。基准(bau)情景是以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为基础,并包括当前针对单位gdp能耗以及其他关键领域的政策承诺。但是除此之外,改模型假设没有引入其他新的政策。政策情景下,能够看到由增加的节能措施、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以及污染的减少等所产生的效应;政策还包括高耗能行业工业附加值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节能技术的推广,新建建筑达到节能标准,重工业自身的提高。而低碳情景则包括上述所有政策情景方法。此外,它还进一步讨论能源体系摆脱碳依赖的问题。例如通过加快可再生能源及核能技术的渗透,针对碳捕获和碳封存(ccs)推广速度的乐观假设。《低碳计划》报告说,吉林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到2030年,其降低至bau情景的60%。在这三种情景下,吉林市的能源消耗增长将会持续到2030年。“这将有利于保证吉林的发展,并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为高能效重工业的中期发展创造空间。”在工业产值影响方面,“低碳情景对吉林市的重工业部门而言并非意味着终结”:某些工业部门的产值有所下降(这与政策情景下相同),其中包括混凝土、制砖及煤炭等。但是这些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且也并不显著。如果在政策情景或低碳情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找到适当的衡量标准成为主要焦点。社科院报告说:“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既反映不同的发展初始条件(即gdp),又能够体现不同资源条件及产业结构。”新标准的四大类之一是低碳生产力,包括单位经济产出的碳排放指标及能耗指标――其测量方法与中国现行的单位gdp能耗指标及可能的全国碳排放强度指标一致。这一大类包括碳生产力以及单位产值能耗等两个相对指标。其次是低碳消费,包括人均能源消费和每户能源消费。可以通过消费指数考察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一大类包括人均碳排放和家庭人均碳排放等两个指标。第三是低碳资源,包括低碳......>>

问题五:碳零排放的国家 怎么说只要有人,只要进行生产、运输都会造成碳排放,比如燃烧活动肯定会导致碳的排放。当然如果考虑一个国家森林汇对于碳的吸收,从理论上讲的话应该存在零排放的可能性。但是个人感觉目前应该不存在碳零排放的国家。

二、1所谓的"零碳社区"是指什么

零碳社区指在通过在城市社区内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物质循环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社区零能量消耗、零需水量及零排放等多项指标,实现城市社区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成本低廉的示范建筑

贝丁顿社区在建造过程中因"就近取材"和大量使用回收建材而大大降低了成本。为了节约能源。建筑的95%结构用钢材是从35英里内的拆毁建筑场地回收的。其中部分来自一个废弃的火车站。许多木料和玻璃都是从附近的工地上"拣"的。建筑窗框选用木材而不是未增塑聚氯乙烯,仅这一项就相当于在制造过程中减少了10%以上(约8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零能耗的采暖系统

由于英国夏季温度适中,但冬季寒冷漫长。有大约半年为采暖期。针对这一特点,在贝丁顿项目中。建筑师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建筑热损失及充分利用太阳热能,以实现不用传统采暖系统的目标。如各建筑物紧凑相邻,以减少建筑的总散热面积;建筑墙壁的厚度超过50厘米,中间还有一层隔热夹层防止热量流失:窗户选用内充氩气的三层玻璃窗;窗框采用木材以减少热传导等。当然,首先吸引你的一定是屋顶上一排排五颜六色的漏斗状"烟囱"。这些"烟囱"并不是一种装饰。而且是以风为动力的自然通风管道--风帽。风帽的一个通道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而另一通道则将新鲜空气输送进来。在此过程中。废气中的热量同时对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进行预热,最多能挽回70%的热通风损失。

此外,每户住宅都设计有朝阳的玻璃房。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带来的热量。而且房屋使用了可积蓄热能的材质建造,温度过高时,房屋即可自动储存热能,甚至可以保留每个家庭煮饭时所产生的热量,等到温度降低时在自动释放,以此减少暖气的使用。

社区建筑的屋顶还种植了大量的景天植物。以达到自然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冬日,景天类植物就是防止室内热量流失的绿色屏障;夏天,这些隔热降温的绿色屏障上还会开满鲜花,把整个贝丁顿装扮成美丽的大花园。

3.零排放的能源供应系统

贝丁顿社区采用热电联产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和热水。热电联产发电站不使用天然气和电力。而是使用木材废弃物发电。首先。碎木材片从储藏区自动流入干燥机,然后再从干燥机进入气体发生器。在受限空气流里加热后。通过气化过程转化为含有氢、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可燃气体。木材的预测需求量为1100吨/年。其来源包括周边地区的木材废料和邻近的速生林。小区有一片三年生的70公顷速生林,每年砍伐其中的三分之一,并补种上新的树苗,以此循环。树木成长过程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在燃烧过程中等量释放出来。因此它是一种零温室气体。

4.循环利用的节水系统

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社区建有独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生活废水被送到小区内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部分处理过的中水和收集的雨水被储存后用于冲洗马桶。其后,这些水即可进行净化处理。并在芦苇湿地中进行生物回收。而多余的中水则通过铺有砂砾层的水坑渗入地下。重新被土壤吸收。此外,设计者采用多种节水装置降低水的消耗量。比如,所有马桶均采用控制冲水量的双冲按钮,一次冲水量比普通马桶节水5-7升;采用节水喷头,每分钟水流量比普通喷头少6升:节水龙头装有水流自动检测功能。每分钟水流量比普通水龙头少13升。

5.绿色出行模式

社区建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两个通往伦敦的火车站台和社区内部的两条公交线路。开发商还建造了宽敞的自行车库和自行车道。遵循"步行者优先"的政策。人行道上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四处都设有婴儿车、轮椅通行的特殊通道。还为电动车辆设置免费的充电站。其电力来源于所有家庭安装的太阳能光电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总面积为777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电板。峰值电量高达109千瓦/时。可供40辆电动车使用。

三、零碳产业园的操作指引——基于无锡零碳城市建设的园区发展思路

早在2020年3月,无锡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提出了打造“零碳城市”的工作目标。据相关新闻资讯:“根据《无锡市碳排放峰值研究》,在没有重大经济波动和技术突破的情况下,无锡很大概率上将在2026年左右实现总量达峰,峰值规模将在1.2亿-1.3亿吨(二氧化碳)的区间范围内。”

2020年,无锡经济总量约1.23万亿元。能源活动是无锡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占到排放总量的93.6%。从有电力数据记载以来,无锡的用电量一直处于快速成长中。2020年,无锡市全社会用电量760亿千瓦时,最高负荷达到1345.43万千瓦,两者均创历史新高。无锡是当前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其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主要依赖化石能源,且大量用电需求来自区外供应,能源转型艰难。在绿色能源结构上,2020年无锡煤电装机占比超过50%,达到51.2%,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仅有13.5%,绿色能源的发展仍需要加大结构比例调整。因此,无锡的“零碳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数字化建设,尤其是发展那些可以帮助实现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的产业。

无锡市在2021年市两会期间提出,将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战略谋划,要编制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规划好目标清晰、操作性强的路线图,率先探索建立零碳基金、零碳技术产业园。其中,无锡高新区也表示积极规划设立零碳科技产业园,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的零碳技术集聚区、产业示范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零碳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及先进的创新工程,首先,零碳战略第一步是从源头降碳入手,无论建筑、交通或是工业生产等其他领域,要实现零碳的核心都是能源结构的转型,在能源结构的选择可以在风电、水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并进行合理结构比例调整。前瞻认为在零碳产业园区的具体实施可以重点从能源结构、低碳技术、智慧监管、降污减碳等层面进行逐项攻破。

进行能源结构转型: 零碳园区的建设中应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在园区能源结构占比,关注国家及地方对于绿色电力购买的相关政策,条件成熟时进行绿色电力购买。

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通过在园区内因地制宜的建设包含屋顶光伏、氢能在内的配套设施,推广园区内清洁供热,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因地制宜推行气代煤、电代煤、热代煤、集中生物质等清洁采暖方式。

发展节能储能技术: 通过统筹工艺环节、优化生产组织、工序共享等手段实现园区内能源由点及面的综合利用。其中,储能技术的发展也是推动能源结构升级的关键。

生产制造层面节能

碳排放分析:根据碳足迹量化标准对产品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分析、计算。

工艺共享:针对可进行工艺共享的环节统一规划和布局。

回料利用:实现园区内生产物料100%回收利用。

绿色建筑层面节能

被动设计: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及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等形式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绿色材料:采用绿色环保产品、满足质量要求前提下提高使用回收材料比例。

光伏建筑:公共照明全部采取“风光伏发电+led灯”。

节能系统: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措施交通节能。

智慧交通层面节能

进出管控方面:对于尾气污染物超标车辆或环境信用不达标的车辆不得进入园区。

在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园区内及周边地区充电桩、加气站、加氢站的投入及建设。

在车辆管理方面:鼓励企业使用电动车辆或氢能车辆,以及共享纯电力班车。

碳捕存和利用

碳捕集: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富氧燃烧和化学链捕集。

碳输送:将捕集的co2运送到可利用或封存场地。

碳利用: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co2实现资源化利用。

供应: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微风风力发电系统、风光互补路灯、智能充电桩、锂电池储能系统、氢能储能系统。

监测:建立园区碳排放指标体系和碳应用,为后续产业链优化,数字化助力碳减排提供方法支持和体系框架。

管理:基于园区内各类能源数据进行综合调度和能耗管理优化。

服务:利用相关碳数据管理、碳核算模型、碳足迹溯源等指标助决策者完成智慧决策,配备如园区碳核算、场景化碳减排、碳中和路径规划等服务能力。

废水层面

分流管理:贯彻雨污分流、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分流。

分类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分质分类处理。

共享试点:开展通用工序设施共享试点,对废水统一收集和处理。

大气污染物层面

集中供热:对废气统一收集和处理,部分实现园区内能源梯级利用。

共享试点:开展通用工序设施共享试点,对废气统一收集和处理。

固体废物层面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消除工业固体废物的外排及堆放现象,实现一般工业固废100%分类与收集。

危险废物:建立危险废物暂存点设施共享试点,全流程可追溯的数字化管理。

土壤地下水层面

土壤污染重点企业:退场时必须进行土壤地下水退场调查并进行公示。

非土壤污染重点企业:定期开展土壤地下水隐患排查和土壤地下水监测。

零碳园区的建设不仅仅只有上述几大层面的建设内容,在具体的实施建设中还要把握现有园区的现状条件,资源要素等,进行合理的梯度升级。目前,国内也有一批走在前列的低碳园区分别为北京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山东国网德州供电公司产业园区、上海中国花博会园区、江苏大丰“碳中和”工业园区等,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进行相应借鉴。